香港日报

途牛高管降薪60%背后:股价不足1美元面临退市险

2023-11-26 15:07:04 阅读(2347)

「导读」年报续亏、高管离职,旅游业务尚未恢复,途牛仍处于艰难时刻。日前,据新浪科技等多家媒体报道,途牛方面宣布,“疫情防控期间,正在积极推进旅游业 务恢复、缩减开支。所有高管基

年报续亏、高管离职,旅游业务尚未恢复,途牛仍处于艰难时刻。

日前,据新浪科技等多家媒体报道,途牛方面宣布,“疫情防控期间,正在积极推进旅游业 务恢复、缩减开支。所有高管基本薪资降到原来的40%,团队一起积极应对,克服困难。”

据悉,因春节期间以及后续出现的大量订单退改,目前途牛为疫情订单退款垫付超亿元。

开年旅游业遭重创,过去三个月也是整个OTA行业的艰难时日。裁员、降薪之外,凯撒旅游 定向增发新股募集资金、同城艺调整品牌策略、携程试水直播营销等自救方式轮番上阵。 相比之下,作为最早一批赴美上市的中国在线旅游平台,途牛在过去一年仍旧处于整体亏损 之中,市值较2015年的高光阶段缩水九成,内外交困之下更为被动,破局艰难。

上市6年未摆脱亏损,CFO因个人原因辞职

过去三个月OTA厂商均损失惨重,一方面是大量的订单退款积压造成的现金流压力,另一方 旅游业尚未恢复,酒旅出行需求骤降导致平台相关业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均将受到较大冲 击。作为一家上市6年的企业,途牛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

根据4月9号途牛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显示,途牛第四季度营收4.51亿元(人 币,下同),较2018年同期下降4.2%,净亏损为3.67亿元同比扩大;2019年全年营收 22.81亿元,同比增1.8%,全年净亏损达到7.29亿元,较2018年亏损扩大266%。

针对部分业绩下滑及亏损扩大,途牛在财报中并未给出具体说明。

途牛的营结构相对单一,由打包旅游产品收入和其他收入两大板块构成。财报显示,2019 受益于跟团游收入的增,途牛打包旅游产品收入同比微涨3.1%为18.9亿元,但金融和保险 服务收入下滑,导致其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7%为3.94亿元。

整体营收不能实现明显增,但途牛在过去一年的营业总成本仍在进一步上升。财报显示, 2019年途牛营业总成本较2018年增28.1%达到了20亿元。其中,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增 18.7%为9.23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增53.8%达到7.49亿元,研发费用同比下降了3.7% 为3.04亿元。

对于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来说,高昂的运营成本一直是较大的负担,而途牛的模式相对来看 也并不轻,其线下店的运营支出和人员成本仍处于不断增加。对于途牛来说,拓展线下直营 店的模式是应对线上流量天花板的调整之一,但现实是店扩张带来的业务增收目前无法覆 盖线下经营成本,疫情停业之下该部分损失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来看,途牛2020年仍无望扭亏,据统计,途牛上市6年来已累计亏损近60亿元。

截至4月24号美股收盘,途牛股价仍旧低于1美元,报收0.87美元,当下总市值仅剩1.07亿美 元,存退市险。按照纳斯达克规定,上市公司股票如每股价格连续30个交易日不足一美 元,纳斯达克市场将发出预亏警告,被警告公司如果在警告发出的90天里仍不能采取相应 的措施进行自救以改变其股价,将被宣布停止股票交易。

此外,4月9号财报发布同日,途牛发布单独声明宣布公司首席财务官辛怡因个人原因提交辞呈,将于2020年5月31日从公司离职,途牛已经开始寻找新的首席财务官,目前仍未披露 新的人选。

彻底退出一线阵营,被并购或是最好出路

业绩承压,股价跌落,整体来看途牛如今已经彻底退出OTA一线阵营。

横比OTA两大厂商携程和同城艺业绩来看,2019年携程营收达357亿元,同比增15%; 同程艺2019年营收73.93亿元,同比增加21.4%;途牛2019年营收为22.81亿元,较上年 同期增1.8%。在GMV方面,2019年写成总交易额达8650亿元,同比增加19%;同程艺 为1661亿元,同比增26.3%;而途牛方面并未公布相关数据。在净利润方面,目前也仅有 途牛仍处于亏损状态。

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此前对财经网表示,“途牛连续亏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产品结构 单一化,且相比其他OTA优势并不明显。主营业务跟团游天花板低,很难突破出新的增 点。此外,途牛的前些年的高额营销成本以及线下市场的扩张也导致其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前期决策的失利导致其之后的发展陷入瓶颈。而持续的亏损以及股价的持续低迷,让市场与 投资人对其未来的发展存疑,目前已在退市边缘。”

旅游业停摆大背景下,途牛扭转机会渺茫。此外,据《商学院》此前报道,华美顾问机构首 席知识官赵焕焱指出,“途牛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不强是历史问题,被其他OTA并购是或是最好结果。”

陈礼腾也认为,疫情将不可避免造成众多平台退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在线 旅游行业也蕴含着疫情结束后旅游“报复性”消费,这对于存活下来的平台来说更是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