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习团赴河南抗战旧地 组织开展敬缅英烈系列活动
2025-08-02 阅读(5789)
香港日报讯 本报河南卢氏2025年7月31日电【记者 夏冰】中共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委员会、卢氏县人民政府组织举办“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主题的卢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石大山战斗胜利暨杨虎城部三十八军十七师起义80周年系列活动。中共卢氏县委书记胡志权在去年9月就亲自部署制定施行此系列活动的安排,同杨虎城部三十八军后代联谊会领衔人杨抗美等座谈商订举办此系列活动的工作安排。中共卢氏县委常委、宣传部卫军强等当地领导人出席此系列活动。
北京、陕西、河南等多地各界人士代表和杨虎城部三十八军后代联谊会、陕西新闻访察团等构成的陕籍抗战后代赴卢氏缅怀英烈学习团(简称“学习团”),来到80年前先辈们打败日军的卢氏战地深入访察、学习交流,在卢氏县以及相关地区、单位,按照计划深入全面开展此系列活动。感念抗战获胜的艰苦卓绝和共同弘扬抗战精神、一起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的必要重大意义。其中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仅10岁。
由国际法智助民师范、著名记者、陕西法帮网荣誉总编辑王海安领衔,知名记者、新智新视野主编卢新智,陕西农村报原主任、章评新观察主编张永录,善天下杂志社主任李社良、陕西云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薛瑞祥,陕西法帮网总编辑王洁冰及法务部主任韩伟刚、运营部主任阮仕萍,国际学士院世界观察员、香港日报副社长、澳门政法报副社长等组成陕西学习新闻访察团,特别跟进报道、全程参加卢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石大山战斗胜利暨杨虎城部三十八军十七师起义80周年系列活动。陕西学习新闻访察团表示,将继续深入跟进此系列活动的后续动作并作相应报道。
(一)
位于河南省西部豫陕交界的秦岭余脉之中中华卢姓祖根地卢氏县,是河南省县域面积最大的县,河南省13个革命老区县之一,留有贺龙、李先念等革命家的足迹,有69处革命遗址遗迹。80年前这里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后期激战战场之一。卢氏县官道口镇石大山村因中国军队在石大山打败侵华日军闻名,石大山被誉为“英雄山”。石大山在卢氏县官道口镇东北5公里处,海拔1471米,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2公里,因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卢氏县人民政府1986年10月公布石大山抗日战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卢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和官道口镇人民政府于2020年利用石大山村村民委员会办公楼,建设石大山抗日战争纪念馆。如今,许多人远道到此游览抗战旧地、凭吊抗战英烈。
习近平总书记说:“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石大山抗日战斗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后期在中国豫西的一次激战。石大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通过“丹心素裹的英雄传奇、灭绝人性的卢氏惨案、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河南抗战的重要基地”四部分,用500余平方米版面、用照片图表200余幅、6万余字展示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暴行,详尽展现了石大山战斗的情景及鲜为人知的细节,如今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国防教育的实地实景场合基地和旅游胜地。
7月17日上午,陕籍抗战后代赴卢氏缅怀英烈学习团来到卢氏县官道口镇石大山抗战研学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前往石大山抗日战斗旧地参观当年战场遗址遗迹,学习团团员通过参观抗战指挥所、战壕、碉堡、炮台、击落日军作战飞机处、黄大山拼刺刀处、万人坑等,感慨思悟石大山抗日军民战斗的惨烈情境和心得启示。
学习团在石大山抗日战斗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石大山战斗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大家怀着惦念情感共同向抗战英烈敬献花篮、一起三鞠躬、默念先烈们的抗战英雄事迹、共同向先烈们致敬!大家在追思之中深切缅怀那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在抗日战争英牺牲身的先烈们,表示敬仰抗战英烈的共同心境。抗战将领后人代表追忆先辈们80年前在石大山英勇持续激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情形。官道口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鹤翔在悼念仪式上发言表示,一定要用全面搞好工作的成效告慰抗战英烈,让抗战先烈们能够静卧安息。九十六军新编十四师四十团三营营长崔俊英的孙子崔宏胤(陈宏胤)表示,80年前的5月26日,我祖父崔俊英在石大山打击日军中担任主攻,带头冲向日军,夺回山头阵地。我们一定要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实际行动告慰在石大山战斗中为国捐躯的2300多名抗战军人。
学习团来到石大山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战斗文物,展现着中国军民同仇敌忾、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岁月,展示着先辈们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感人场景,大家在这里凝神驻足,深刻思忖,交流思悟。参观的人们注目“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题栏,在倾听讲解中不尽思考感念,眺望那矗立于黄河的“中流砥柱”处,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发挥着坚定、坚毅、坚强的“中流砥柱”作用!
石大山抗战研学教育基地负责人、官道口镇石大山村村党支部书记常遂峰表示,在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石大山战斗胜利暨杨虎城部三十八军十七师起义80周年系列活动中,重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重在激发民众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卢氏县官道口镇人民政府镇长薛锋表示:“将立足红色文化资源,继续揭开更多尘封的抗战故事,进一步规划红色研学活动。”
石大山村域面积50多平方公里,在官道口镇村域面积最大。石大山村依托石大山抗日战斗文史资源,建设石大山抗日战争纪念馆、保护抗日战争遗址等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成为各地观摩学习的明星标杆村。石大山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三门峡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卢氏县五星级党支部、卢氏县信访稳定暨平安建设先进村、卢氏县服务重点建设项目先进村、卢氏县综合先进村、三门峡市环境卫生先进单位、三门峡市廉情监督工作先进集体、卢氏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原三十八军军军长赵寿山将军的外孙女杨抗美饱含深情地说,“这是我第三次来到石大山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活动,2023年我初次来到石大山村,看到这里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去年来到石大山村,看到村党支部成为河南省‘五星’党支部,这都是对红色基因的实际赓续与具体传承,是对抗战先烈最好的缅怀和告慰!
(二)
卢氏县范蠡镇里铺村是当年原三十八军十七师五十一团三营驻地。三十八军起义行动委员会于1945年7月13日在这里决定,当月17日16时起义并部署行动方案,梁励生书记喊出“大家提着头干到底”的决心口号!起义队伍穿过日军封锁线踏上新征程,于7月22日到达豫西解放区渑池。这是国民革命军首个作战师起义,显示率范榜样意义。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发嘉勉电称:“在抗日战争时期,杨虎城部三十八军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典范”。如今,里铺村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成为三门峡市党史教育基地、卢氏县“同心爱国教育基地”。
7月17日下午,陕籍抗战后代赴卢氏缅怀英烈学习团来到卢氏县范蠡镇里铺村80年前三十八军十七师起义指挥部旧址等处开展活动。大家驻足村头,一起注目“三十八军十七师起义纪念碑”,共同向那些奔向人民解放征程的革命军人致敬!默念思考如何进一步做到做好“不忘初心 开创未来”?学习团在里铺村通过“丹心素裹”、“高举红旗”、“红旗飘飘”等展厅的接续参观学习,明白了这支队伍走上红色革命道路的前后过程轨迹,从中深入领悟伟大抗战精神。
学习团在里铺村杨虎城原三十八军十七师起义指挥部旧址处,同范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锋,范蠡镇纪委书记张少梅、镇综合办公室主任崔强和里铺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涛等一起,在范蠡镇党委委员常为民主持下举行杨虎城部三十八军将士后辈敬献“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革命精神”匾牌颁授仪式,原三十八军十七师副师长李慕愚的女儿李曼玲和原三十八军十七师五十一团政委徐又彬的女儿徐苒苒共同上前庄重揭幕,大家表示要共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学习团沿着80多年前抗战英雄足迹前往“十八盘”处,探知抗战往昔峥嵘岁月的情境意义。大家听着足下洛河奔流的声音,通过最为险要的虎豹关至关帝河这千百年来军备、征战的咽喉要道,来到标着“十八盘”鲜红大字的地方,参观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十八盘码头、十八盘狙击战战壕、弹药库及战斗工事等遗址、遗迹,深入了解抗战军人当年艰苦战斗及后来英勇起义投入人民解放洪流的无数艰难困苦经历。
学习团里在里铺村党建活动室,同里铺村党支部共同举行范蠡镇里铺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石大山战斗胜利暨杨虎城部三十八军十七师起义80周年座谈会。在里铺村党支部书记李军涛主持下,大家热烈座谈深入交流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会后,大家在李军涛书记指挥下,同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抗战革命历史歌曲的声音回响在里铺村内外。
学习团成员们还在里铺村散行观摩欣赏,不时被里铺村的特色村容村貌村景深深吸引,里铺村的民宿小院特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纷纷摄像、拍照,把里铺村的新时代情景传向各地的人们共享,表示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和良好效应让抗战先辈们放心!
(三)
7月18日9时,陕籍抗战将士后代赴卢氏缅怀英烈学习团瞩目卢氏县烈士陵园前的13米高的英雄群体雕像,在19.47米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前,同怀敬重深情隆重举行纪念抗战英烈仪式,共同向抗战英烈敬献花篮,一一献上双手捧着的鲜花,接续注目陵园内静卧安息烈士的墓碑,静心默念墓碑上的简介钤注,尤其是瞩目着其中的那些无名墓碑,陷入深深的考问思绪中……表示一定要让抗战英烈放心静卧在这里。
7月18日10时,学习团与卢氏县委宣传部、统战部、党史办公室,县红色资源保护中心、县老区建设促进会,范里镇、里铺村等单位的代表,在卢氏国际酒店会议厅隆重举行卢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石大山战斗胜利暨杨虎城部三十八军十七师起义80周年座谈会。范蠡镇党委副书记、镇人民政府镇长吕峰主持此座谈会。
卢氏县委二级调研员、宣传部副部长张青在座谈会上致辞指出:80年前,里铺起义将士们毅然归入人民军队的洪流,为人民解放事业增添了不可磨灭的力量。毛泽东同志赞誉这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典范”。里铺村如今成为各界各地民众学习统战历史、汲取信仰力量、传承红色血脉的重要基地,我们要继续深化里铺起义历史研究工作,使年轻人在里铺感悟革命先辈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在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答卷。
卢氏县红色资源保护中心主任李海萍表示:“我们要继续将红色资源保护应用作为实施现代卢氏建设工作布局的重要内容,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全面赓续红色血脉,为建设红色卢氏名县持续贡献力量。”
原三十八军十七师五十一团团长张进修的儿子张军兴,原三十八军十七师五十一团政委、中共三十八军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之一、三十八军十七师起义行动委员会副书记徐又彬的女儿徐苒苒等先后发言。
(四)
侵华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掠抢、无恶不做,罪行磊磊、罪恶滔天!其中1945年5月率部进犯官道口、发动石大山激战的日本陆军117师团中将战犯玲木启久是杀人魔王!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1956年6月9~19日在沈阳公开庭审中供述并经证实:“我在侵略中国期间,只我个人的回忆即杀害了5470名中国人民,烧毁和破坏中国人民的房屋18229户,其实际数字可能更多”。表示还曾逼迫妇女做慰安妇、命令士兵散布霍乱菌、将孕妇剖腹、制造无人区等。1944年5月13日,日军千余人的“卢氏挺进队”野蛮惨烈,日军主力5月20日晨进入卢氏县城沿途奸淫烧杀,屠杀无辜者上千人,烧毁房屋350多间,制造了灭绝人性的“卢氏惨案”。台湾台北市一位抗战老兵在回忆录中指出:日军在卢氏的奸杀,绝不比南京大屠杀逊色!
历史学副研究员、卢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秘书长白旭东在《豫西会战中的石大山战斗》一文中指出:在抗日战争后期,侵华日军司令冈村宁次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河南会战”。1945年春夏的鄂北豫西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后期正面战场的关键一战。
1945年3月30日,南线日军从西峡口分两路西进与北犯卢氏县,直插豫陕边国防抵抗线侧翼。北线日军中将铃木启久师团由陕县(今陕州区)曹庙分两路进攻卢氏县,企图与另一师团日军会师卢氏县,欲将中国第一战区豫西方面部队压迫到陕西境内。为此,日军企图包围消灭驻守卢氏县的中国第四集团军、河南省国民政府,进而侵占豫西地区。在北路石大山一带,日军铃木启久师团一路直攻岔口,以牵制潼关方面的秦岭中国守备部队,另一路由曹庙南端企图攻破石大山防线后直取卢氏县城。随即发生了抵御日军的石大山抗日战斗。
位于卢氏县官道口乡(现为镇)东北5公里处的石大山,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5公里,是易守难攻的天障要隘,日军进犯必经此径,关系着中国大西北的安全。中国第四集团军第三十八军和第九十六军在卢氏县域备战防御、迎战进犯日军。1945年5月16日,由陕县(今陕州区)出发的日军部队6000余人,进犯第四集团军第九十六军新编十四师驻守寺河街的第四十一团防区,九十六军一七七师师长李振西率第五三〇团、五三一团火速赶往石大山增援,合围打击日军 。5月20日,日军侵占石大山;5月23日,日军增派大量兵力向官道口中国军队防守阵地发动全面进攻。中国第四集团军决心,九十六军先攻夺石大山,把日军压迫到官道口以北、岔口以南,诱日军出石大山,集中3个军的实力予以歼灭。5月24日拂晓,五三〇团与日军展开肉搏激战,一七七师成功控制石大山东部和北部,切断日军退路。佐藤联队惊慌,急忙分两路赶往火山关和石大山东部反攻。下午2时许,日军在3架作战飞机掩护下,集中兵力重点反攻五三〇团阵地。傍晚,日军1架飞机被击落在寺河街附近,其余2架负伤逃跑。5月25日拂晓,新编十四师正面出击石大山南坡老虎头山、马家山的日军。已经连日未得饮食、激战在石大山的中国军人,重机枪水箱烧干了就集尿代水,依然空腹迎战,打得日军未可再进犯一步。5月25日黄昏,历经七昼夜激战,日军死伤2500多人、全线溃退。5月26日夜,残余日军带着砍取的数百具日军遗尸的左掌,乘夜幕仓皇宵遁,逃向陕县。至此,历时10天持续7昼夜的中国人民石大山抗日战斗胜利告捷,彻底粉碎了日军进犯中国大西北的企图。今天的我们,向为赢得石大山战斗胜利而牺牲的2300多位抗战英烈致敬!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毋忘国耻,爱国图强,保卫和平!
(五)
由陕西、北京、河南等多地各界人士代表与杨虎城原三十八军后代联谊会、陕西新闻访察团等构成的陕籍抗战后代赴卢氏缅怀英烈学习团,来到80年前先辈们打败日军的卢氏战地深入访察、学习交流,感念抗战获胜的艰苦卓绝和共同弘扬抗战精神、必须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的重大深远意义,收获颇丰。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石大山战斗胜利暨杨虎城部三十八军十七师起义80周年之际,陕西杨虎城部抗日将士后代联谊会同王海安领衔的陕西新闻访察团组织陕籍抗战将士后代赴卢氏缅怀英烈学习团,在卢氏县官道口镇及石大山村、范里镇及里铺村等处先后举行的一系列重要活动中,让大家深刻感受“豫陕一家亲 抗战心连心”,体悟到抗日军民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特别是,卢氏县民众珍视保护石大山抗日战斗遗址、抗战英烈墓碑等,民众口口传颂抗战英雄事迹,让卢氏这片土地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好教材。80年前陕西子弟兵在石大山浴血抗击日寇时卢氏百姓以命相护,今天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让抗战英雄光辉永照山河、激励后人!
抗战将士后人还到河南省巩义市等处接续参加多地纪念抗战英烈系列活动的后续安排动作。
大家表示,一定要以搞好各自工作的实际成效切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参加陕籍抗战后代赴卢氏缅怀英烈学习团活动的陕籍抗战将士后代主要有:杨虎城将军的外孙陈效峰,赵寿山将军外孙女杨抗美,中共三十八军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范明(郝克勇)将军的女儿郝晓延,刘威诚将军的孙女刘海岚和外孙女苗望海,张复振将军的儿子张金城、孙女张瑾及外曾孙女方子和。还有:三十八军十七师副师长李慕愚的女儿李曼玲,三十八军十七师五十一团政委、中共三十八军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徐又彬的女儿徐苒苒、儿子徐亮,三十八军十七师九十九团副团长金子毅的女儿金春风,三十八军十七师九十八团侯建庭的儿子侯志海,三十八军五十五师机枪连连长王志恭的女儿王拉芹,十七路军机关报主任、中共在陕西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负责人王尚德的孙女王中夏,三十八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刘侠僧的孙女刘莉,三十八军十七师五十一团团长张进修的孙子张军兴,九十六军新编十四师四十团三营营长崔俊英的孙子崔宏胤,三十八军警卫连指导员赵铭锦的外曾孙女周煜程,三十八军五十五师副营长郝秉钺的侄孙郝孟元,三十八军十七师五十一团排长韦永昌的儿子韦忠民,九十六军新编十四师四十二团团长王训诚的儿子王定慈;抗战烈士后代三十八军五十五师副师长孙子坤烈士的孙子孙宇、三十八军十七师马勤东烈士的外甥女王琳等。
中共卢氏县委宣传部、杨虎城部三十八军后代联谊会共同承办,范蠡镇人民政府、管道口镇人民政府,卢氏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红色资源保护中心协办此系列活动。卢氏县地方领导人、抗战老兵及家属代表,抗战历史研究者、作家,卢氏县委统战部、党史研究办公室,卢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等单位,当地有关机构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等,一起参加此系列活动。中共卢氏县委二级调研员、宣传副部长张青、卢氏县红资源保护中心主任李海萍;范里镇党委副书记、镇人民政府镇长吕锋,范里镇纪委书记张少梅、范里镇党委委员常为民,范里镇综合办公室主任崔强,范里镇里铺村党支部书记李军涛;官道口镇党委书记上官新洁、官道口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崔鹤翔,官道口镇石大山村党支部书记常遂峰等,出席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