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了吗?中国养生气功的第三次高峰马上到来
2024-03-21 08:32:49 阅读(21691)
养生是国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甚至可以说,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精要的部分就是:生命的研究。
国学养生的核心理论基本是一致的,不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所讲内容:其原理无非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其方法为:“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其状态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老子《道德经》所讲养生呼吸守神法如此;《中庸》所讲“中和”之道如此。
20世纪初受到西方科学文明影响,国学养生受到冲击,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各个领域的大师。
20世纪50年代之后,因为一些原因,传统国学养生以气功学统领,截止到21世纪2023年至今,大约70多年,养生气功大概经历了三次浪潮,或者说三次顶峰时期。
一、20世纪50年代:北戴河和气功疗养
第一次浪潮为1955年到1965年,其实主要是60年之前。
著名摇滚乐队万能青年旅社曾有首歌《秦皇岛》,歌词说:“还是看不清/在那些时刻/遮蔽我们/黑暗的心/究竟是什么……为了彼岸骄傲的/ 骄傲的/灭亡。”
那个时候人们充满了热情,有不少民国时期的高人加入到养生气功疗养的研究。这个时期气功家非常多,而且百家争鸣,有医家、道、释、武家等。
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官方引导的医家,也是贡献最大的,其标志就是北戴河疗养院。
引领者是著名气功家刘贵珍。刘贵珍1954年牵头创办唐山气功疗养所,1956年任北戴河疗养院院长。这个地方不但得到国家支持,而且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体验者,可谓盛极一时。
1957年,上海也成立气功疗养所,陈涛任所长,蒋维乔任顾问。
以此为引子,众多医家、民间大师参与其中,其中也不乏伪装者。
但有一个特点非常明显,那就是真正的大师多有很深国学基础,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如蒋维乔,其主要推广禅法静坐,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影响很大。
这个时期道家有陈撄宁及其弟子胡海牙等虽多有研究,但因为过于专业,普通人知者不多。
而有武术基础的气功家非常多,如王芗斋用大成拳桩功教养生,气功家胡耀贞有形意拳基础,李经悟用太极拳结合气功。
这个时代的百家争鸣也为后期提供了基础,可以说,直到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养生功法,多发源于这个时代。
二、20世纪80年代:最活跃的时代
20世纪,1980-1990年,这十年时间,是气功研究最活跃的年代。专业化程度提升,但同时不可避免,也有很多弊病,出现很多假大师。
但是,我们应清醒认识,这个时期非常重要。正如互联网行业刚开始,鱼目混杂一样,不能因此就否认互联网的意义。
这个时期真正的大师同样是具有国学素养的,甚至他们和50年代的大师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只是因为种种原因,50年代时期并未被多数人认识。
这个时期的功法特点是更注重回归经典,但不乏原创性,同时尽可能剔除神秘的成分。
如大雁功的传播者杨梅君老师(1903-2002),她直到1978年,70多岁才开始传播大雁功,1988年才出版《大雁功》(杨梅君大·雁功略讲)。
如真气运行法的创始人李少波老师(1910-2011),他从小学习武术、气功等,从50年代就开始应用真气运行法,同样是到1979年才出版著作,到20世纪80年代,才大范围内传播真气运行法。
还有一些老师,如重庆的张义尚老师(1910-2000),和李少波老师类似,从小学武,精通儒释道,虽成果很多,因种种原因,只有少数人知晓。
还有成都中医药大学李仲愚教授(1920-2003),对于气功研究很深,但多数人只知道他是著名针灸专家。
三、21世纪:就是现在,也是最有希望的时代
20世纪90年代后,因特殊原因,气功研究受控。养生气功只在小部分人群传播。这种情况延续了20多年,直到2020年,因为新观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但这次和20世纪80年代不同,那个时期有国学基础的人很多,民众对于现代科技的依赖还没有现在这么强。
21世纪这20年,国家虽大力提倡国学,但实际上国民教育国学严重缺失。
又因网络发达,视频发达,一方面传播丰富,民众见识多了,另一方面,信息量过大的同时,各种错误观点很多。加上能够认真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国学养生研究实际上新成果很少,多为抄袭或者解读古人者多。
虽然这两年,国家大力推广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气功,但这些多属于健身范畴,甚至和古代气功差别甚大。
但也恰恰是这种状况,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在夹缝中即将会出现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气功将融合现代科学、儒释道核心、当代医学、数学模型甚至人工智能等,一方面更透彻解析上古经典,另一方面也会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的简便养生气功功法。而且适用范围将会非常广泛,特别是在亚健康调理,情志问题上,会有重大突破。
卫昌国学期盼更多的有志人士深入研究国学,研究国学养生。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