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报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2024-01-30 08:16:01 阅读(401)

「导读」香港日报编者按:本文是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夏德仁按照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工作安排,率调研组对东北三省沿海沿边地区为时半年多的调研后所形成的报告。

香港日报编者按:本文是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夏德仁按照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工作安排,率调研组对东北三省沿海沿边地区为时半年多的调研后所形成的报告。

本调研报告充分肯定东北三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东北三省在对外开放中存在的差距和短板,强调要充分认识东北对外开放的优势和条件,大力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增强开放意识和前沿意识,明确东北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标定位,以RCEP为契机深化与日韩合作,积极推动与俄罗斯进行深度合作,加快建设作为“一带一路”重要通道的东北海陆大通道,发挥好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作用。

本报告就支持东北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五点建议:支持东北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支持东北边境公路改造升级建设;支持东北加快建设沿边地区中心城市;支持东北对外口岸升级建设;支持东北在俄远东地区共建国际超前发展区。特此转发,以飨读者。

为深入贯彻中央领导关于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提高东北地区开放水平”的部署要求,本调研组(名单附后),先后赴黑龙江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吉林长春、珲春、图们、延吉,辽宁沈阳、大连、丹东等沿边沿海地区学习考察,走访辽宁、黑龙江自贸区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重点产业园区、公路口岸、外贸企业、港口等进行实地调研,邀请省市有关部门座谈,听取意见,深入讨论,形成一些意见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东北对外开放的总体态势

近年来,面对全国开放大格局,面对国际局势变化大环境,东北三省(以下简称东北)紧紧围绕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大力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总体态势是好的。

(一)从进出口情况看

2022年,东北货物进出口总额12117.3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水平0.2个百分点,2020年至2022年三年平均增速9.6%。其中,出口额4632.5亿元,增长12.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进口额7484.8亿元,增长5.3%,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2023年前三季度,东北货物进出口总额9163.3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额3654.7亿元,增长5.3%;进口额5508.6亿元,增速下降1.1%。2022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东北货物进出口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8、1.9个百分点,增长态势明显回升。(参见图表一、二、三)

>

(图表一)

(图表二)

(图表三)

(二)从贸易结构看

2022年,排在东北前10位的进出口产品是: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钢材、农产品(水产品)、食品、基本有机化学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电动载人汽车、陶瓷产品、木及其制品。

2023年前三季度,东北三省汽车产品进出口66.0亿美元,增速57.3%,呈现爆发式增长,占比5.0%;机电产品进出口476.8亿美元,增速0.3%,占比36.4%;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131.1亿美元,下降7.3%,占比10.0%;农产品进出口136.7亿美元,增长4.7%,占比10.4%。从出口对象看,东北地区出口到东北亚各国的货物占了相当大比重,特别是日本、韩国和俄罗斯。(参见图表四)

(图表四)

(三)从服务贸易看

2022年,东北服务进出口218.8亿美元,同比增长8.8%,占全国服务进出口的2.5%,其中,服务出口86.5亿美元,增长18.8%,服务进口132.3亿美元,增长3.1%。大连市服务贸易总额87亿美元,增长19.1%,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0.8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额57亿美元,增长24.8%,高于全国水平17.2个百分点;服务进口额30亿美元,增长9.6%,高于全国平均0.7个百分点。

(四)从全国排名看

2022年,辽吉黑三省进出口总量分别列全国第12位、第25位、第21位;从进出口增速看,分别列全国第26位、第24位、第5位。从辽吉黑外贸出口总量看,分别列全国第17位、第27位、第25位;从出口增速看,分别列全国第22位、第5位、第11位。从辽吉黑外贸进口总量看,分别列全国第9位、第23位、第16位;从进口增速看,分别列全国第24位、第28位、第3位。从占全国比重看,2022年,辽宁进出口总量占全国比重1.88%,列第12位;黑龙江占比0.63%,列第21位;吉林占比0.37%,列第25位。

(五)从外贸依存度排名看

东北地区外贸依存度从2016年的15.3%,提升到2022年的20.9%,2023年前三季度达到21.7%。2022年,辽宁外贸依存度为28%,列全国第11位;黑龙江为17%,列第16位;吉林为12%,列第22位。其中,辽宁出口贸易依存度为13%,列全国第12位;吉林为4%,列第24位;黑龙江为3%,列第26位。辽宁进口贸易依存度为15%,列全国第8位;黑龙江为13%,列第11位;吉林为8%,列第14位。(参见图表五、六、七)

(图表五)

(图表六)

(图表七)

(六)从利用外资情况看

2013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东北吸引外资累计达到1381亿美元,年均吸引外资达138.1亿美元,年均增长6.84%。其中,辽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00.8亿美元,列全国第12位;黑龙江累计利用外资345.9亿美元,列第18位;吉林累计利用外资134.3亿美元,列第24位。(参见图表八)。

(图表八)

(七)从重大项目引进看

2021年以来,在一批重大利用外资项目的引领下,东北利用外资增速明显提升,2022年,东北使用外资增速达6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8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增长1.55倍,高于全国水平158个百分点。总投资837亿元的华锦阿美精细化工项目、华晨宝马总投资100亿元的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超过350亿元的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以及大连SK海力士、沈阳德国贺利氏特种光源、盘锦利安德巴赛尔、长春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美国嘉吉200万吨玉米深加工、华润国际汽车城等项目落地。东北地区外商企业投资近十年稳定增长。2013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东北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由2013年的23.8亿美元,发展到2022年的82.3亿美元,10年间增长245.8倍,年均增速达14.1%。截至2022年,辽宁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达51.7亿元,同比增长12.4%,位居全国第9位;黑龙江18亿美元,增长4.1%,位居第20位;吉林12.6亿美元,下降12.5%,位居第23位。(参见图表九)

(图表九)

近10年来,东北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明显增长,由2013年的14.2亿美元,发展到2022年的50.6亿美元,增长了256.3倍,10年间年均增速达到14.7%。其中,2020年,辽宁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27.1亿美元,同比增长4.2%,位居全国第9位;吉林7.7亿美元,同比下降33%,位居第24位;黑龙江15.8亿美元,增长4%,位居第14位。2020年至2022年,东北外商投资企业保持稳定增长,三年间数量年均保持在26556户,年均增长1.3%。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的稳定增长,充分反映了外资企业对东北投资的信心。(参见图表十)

(图表十)

(八)从对外投资合作情况看

2022年,东北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7.7亿美元,占全国非金融类流量的0.9%,增速比上年下降44.1%。东北企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92.5亿美元,占全国非金融类存量比重2.1%。2022年末,东北在境外设立非金融类企业1700多家,其中辽宁812家,排全国第9位。(参见图表十一、十二)

(图表十一)

(图表十二)

2021年,东北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152份,合同金额51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23.9亿美元,同比下降16.4%。在境外从事承包工程人数达6644人,同比增长4.7%。在境外从事劳务合作人数为39811人,同比下降15.9%。辽宁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签订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5.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8%,完成营业额6.2亿美元,同比增长38.5%。

(九)从工作角度看

东北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特别是自2022年以来,分别召开对外开放大会,相继出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全面振兴的意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实施意见,以及加快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意见等,构建起了对外开放的制度体系、政策基础。辽宁省委领导率团出访德国、沙特、俄罗斯取得了积极成果,充分展示了东北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明确导向。各省区认真打造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黑龙江自贸区累计生成3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2022年吉林长汽开发区在商务部对全国217家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位列第27位,跃升65位,进入第一方阵。东北跨境电商快速发展,2023年前三季度,黑龙江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65.9%,辽宁增长63.84%。各省区聚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都做出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推动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

二、东北对外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东北地区同俄罗斯、朝鲜、蒙古接壤,同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同欧洲陆海通道相连,对外开放是篇大文章。受种种原因影响,近年来,东北地区开放进展不快,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尚未形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水平。2016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东北外贸依存度平均值为19.8%,8年间平均低于全国水平(33.2%)13.4个百分点。2022年,东北外贸依存度仅为21%,低于全国水平(35%)有14个百分点,其中,辽宁外贸依存度28%,低于全国水平7个百分点;黑龙江17%,低于全国水平18个百分点;吉林12%,低于全国水平23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东北经济发展动力与活力不足与开放度不高直接相关。

二是利用外资总量不多。2013年至2022年的10年间,东北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381亿美元,只占全国比重的5.6%,比21世纪初期占比10%,下滑了4.4个百分点。2020年,东北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9.9亿美元,仅相当于全国的2.7%,或江苏的8%、北京的26%、四川的36%、陕西的43%,可见其对外经济连接度不仅低于沿海地区,也低于很多中西部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的省份。东北利用外资波动较大,2021年,东北利用外资达到83.6亿美元,增长1倍,但2022年又出现大幅度下滑,降幅高达18.2%,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量的比重仅为3.6%。2016年至2022年,东北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年均增速为-5.3%,比全国这期间平均增速(6.1%)低11.4个百分点。

三是开放环境仍存在不少问题。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条件。问题主要表现在营商环境、管理体制、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人才机制等方面,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区域贸易限制和贸易壁垒依然较高,市场准入限制依然较多。对外开放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区域之间的关联性、互补性较差,对政策、资源、资金等要素深度流通缺乏足够支撑。截至2022年年底,辽宁仍有38个省级经开区没有承接市级管理权限,18个经开区当年利用外资额度为零,3个经开区当年进出口额为零。国家赋予东北的其他开放平台中,也有部分发展状况差强人意、名不副实的。

四是东北沿边地区发展滞后。人口人才流失问题愈加严重,从对珲春、绥芬河、黑河及抚远等沿边地市调研看,人口、人才流失已经成为一种近乎常态化趋势。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沿边地区常住人口相比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减少了447.58万人,占比20.9%,占东北十年间减少人口总量的40.7%。以黑龙江为例,2021年~2022年,沿边18个市县流失人口7.4万人,疫情下珲春常住人口由21万人减至14万人,延边州朝鲜族人口流出近年来也日益严峻,疫情放开后,人口流向韩国和南方发达地区的比重也呈现进一步上升趋势。东北沿边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备,包括沿边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口岸基础设施、电信基础设施,以及电力、水利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仍显滞后。东北沿边地区公路通车里程密度为0.32公里/平方公里,仅为东北平均水平的61.2%,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密度为0.01公里/平方公里,仅为东北平均水平的64.5%。调研组沿331国道公路,从绥芬河至珲春的270多公里路途上,有100多公里路段没有手机信号。

三、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主要对策

高水平开放是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是做好内外“双循环”的必要条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结构性改革更能起到全局性、长期性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东北对外开放的优势和条件

东北同俄罗斯、朝鲜、蒙古接壤,同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同欧洲陆海通道相连,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对外开放的潜力巨大、优势明显,集中体现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科教优势、平台优势等方面。同时,东北具有对外开放的坚实工作基础,1982年,东北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沈阳设立;1984年,大连被列为全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8年,国务院批准沈阳、大连等8个市及其所属的17个县区对外开放,拉开了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序幕,形成了环渤海开放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一直走在对日、对韩开放的前列,对欧美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对东北亚开放取得积极进展,具备打造我国对外开放新前沿、大枢纽、重要门户的坚实基础和发展优势。东北应不断增强开放意识、前沿意识,聚焦做好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深刻认识到推进东北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是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需要,更是我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拓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突破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打压和围堵,维护国家安全,争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外部环境,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需要。

(二)明确东北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标定位

面对全国对外开放大格局,面对国际局势变化大环境,需要以战略眼光、全球视野来谋划东北对外开放,需要紧紧围绕东北承担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大政治使命,明晰东北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和定位。

一是明确东北对外开放定位,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开放概念。从开放格局看,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从开放方位看,包括了对日韩、对蒙俄、对东盟、对欧美等东西南北中全方位的开放;从开放区位看,重点抓好沿海、沿江、沿边、陆路、航空立体式对外开放;从开放内容看,既包括货物、服务、资金、技术、信息、产业、数据、科教、人文的开放流动,也包括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努力把东北建设成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国家向东向北向南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枢纽。

二是明确东北对外开放目标,争取到2025年,初步形成东北地区协同融入东北亚经济圈的新格局;到2030年,基本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战略门户,“五大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度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明确东北对外开放重点,坚持深耕日韩,高水平参与中日韩经贸合作,推动实施一批重大活动、重点项目,将哈长沈大打造成东北亚经贸合作示范区。全力拓展蒙俄,务实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中俄天然气管道、中俄滨海国际交通走廊等重大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同俄罗斯在技术成熟的制造业领域开展投资合作,强化互利共赢,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中俄合作的桥头堡。积极引导企业开拓蒙古国市场,在基础设施、轻工产品、矿产资源、畜牧业、能源电力等领域深化合作。深度对接欧美,强化经济纽带连接,积极吸引德国等欧洲国家企业来东北投资发展,巩固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传统领域合作,积极拓展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的合作领域,多措并举保持对北美市场出口规模稳定。巩固提升东南亚、中西亚,积极拓展新兴市场,组织重点企业参加东南亚、中西亚国家重点展会,提升东北特色产品知名度,不断扩大外贸出口额。广泛开拓东盟、中东欧、亚非拉,用好外贸信保支持政策,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建设运营等方式,扩大机电、高新技术等产品出口。

(三)以RCEP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东北与日韩合作

日本和韩国一直是东北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要抓住RCEP实施的契机,加快建设以RCEP为基本原则的国际化投资环境。

一是加强与日韩企业沟通,恢复日韩企业在东北投资发展的信心,稳固原有的合作关系,同时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日韩企业通过增量投资进行产业升级,在东北地区形成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二是用好RCEP政策,推进东北与日韩制造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包括:探索缩短RCEP过渡期和“零关税”商品范围;以提升原产地累积规则利用率为重点,布局产业链供应链;根据东北三省的各自区位优势,推进面向日韩的开放平台布局。

三是探索中日韩部分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包括:加快研究并出台率先落实RCEP关税减让承诺的可行措施;与日韩制造业企业共同建立产业联盟;推动日韩在农产品、生产性服务业、数字经济等领域的规则标准对接,在东北建立面向东北亚的农产品、轻纺工业品、日用消费品、零部件采购中心与仓储物流中心。

四是在东北布局RCEP地方合作示范区。包括:鼓励地方层面加快共建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为主题的地方合作示范区。以示范区为平台有效吸引日韩企业投资,举办日韩消费品进口博览会,扩大日韩日用消费品、医养健康等优质消费品进口。

(四)积极推动东北与俄远东地区开展经贸合作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美把俄罗斯剥离出贸易体系之外,这直接导致俄罗斯将更多地参与中国主导的贸易体系。特别是去年9月在俄远东举办的第八届东方经济论坛(EEF),释放出更多的开放合作信号。一是支持东北抢抓战略机遇,以元首外交为引领,切实发挥中俄双边总理定期合作委员会及其他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在为企业提供合作制度安排和营商环境保障方面的作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世贸规则推进中俄经济合作。二是科学统筹,积极谋划中俄在远东地区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明确目标、原则、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以及保障措施,尽快研究制定东北与俄地方互利合作协同发展战略规划。三是依托哈洽会、长春东北亚博览会、沈阳辽洽会、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对俄合作平台,主动融入、携手联办中俄博览会、东方经济论坛等多个合作平台。支持辽宁常态化举办中俄投资发展与贸易合作大会,推动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有效对接。四是支持东北探索建立与俄远东地区边境合作新模式。选择边境贸易量较大的口岸城市设立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例如,在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同江—下列宁斯阔耶、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饶河—波克罗夫卡、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等口岸设立边境自由贸易区,提升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五是支持东北加快建设一批与俄地方互利合作、协同发展的境外合作区。以对俄产能转移、资源开发为抓手,以商务部确定的境外合作区政策为支撑,以俄罗斯资金和先进技术需求为筹码,在俄罗斯境内,尤其是远东地区,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境外合作区。

(五)以边境口岸为重要平台,打造国内市场东北延伸带

一是以用好海参崴港为重点探索内外贸合作新模式。以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中转口岸政策生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俄、日、韩产业链供应链联系的紧密度。

二是探索建立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重点依托俄远东地区确定的18个国际超前发展区,设立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采用“边境贸易+跨境加工”等模式,布局东北跨国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

三是打造东北沿边开放先导区升级版。实施新一轮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支持黑龙江黑河、绥芬河、吉林珲春、延吉—长白、辽宁丹东等地创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在东北沿边地区建设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区,逐步扩大商品准入范围和品种,建设更加便捷的跨境物流体系。

(六)以完善东北亚交通运输网络为重点,加快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

一是把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纳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予以推进。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大通道沿线物流枢纽建设,提升辽满欧、辽蒙欧两条海铁联运班列转运效率,争取开辟沿海港口至欧洲的“北极航线”,进一步畅通路由、提效降费,将东北海陆大通道打造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一带一路”新通道和东北亚物流枢纽、经济动脉。

二是着力推动东北—远东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尽快实现中国东北与俄远东地区铁路连接,推动东北亚区域海铁联运;积极参与北方航道相关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积极参与俄罗斯“滨海1号”“滨海2号”国际走廊建设,打造东北地区出海大通道。

三是着力加强中蒙朝铁路、公路、航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互联互通,构建并完善以铁路、公路和边境口岸为主体的中蒙跨国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加快开通中朝陆路公路货运线路,探索设立多个内贸货物中转口岸。

(七)以发挥大连外向型经济龙头作用为引领,努力将大连打造成为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新高地

大连承担着东北地区70%以上的国际贸易货物和8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进出口总额占辽宁省的6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占30%以上,是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龙头。

一是支持大连深化东北亚开放合作,实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整合提升,有序复制实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北京自贸试验区等地政策,加快构建投资、贸易、航运、人员、资金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政策体系。

二是争取将大连作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区。包括:率先在大连实施我国在RCEP中对日韩的“零关税”承诺与原产地完全累积规则;在贸易与投资、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探索实施CPTPP规则;探索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的先行合作。

三是支持在大连实施面向日韩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包括:在医疗健康养老领域率先对日韩实施《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某些承诺;支持企业建立中日韩制造业产业联盟,加快实施制造业项下的设备零部件、技术服务、联合研发、技术人员等自由流动政策。

四是争取在大连实施打造面向东北亚重要枢纽为目标的某些自由贸易港政策。依托区位优势,加快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支持增设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渤海新片区。

四、提请国家支持东北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建议

(一)支持东北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长期以来,东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增长不快,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口岸后方通道保障能力不足,沿边铁路、公路尚未贯通,铁路口岸与俄方接运转换问题“通而不畅”,综合基础设施之间互联互通水平较低,枢纽边腹联动不足、能级偏低,与振兴发展和安全保障战略需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建议:一是重点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东北油气管道、高铁网、新型电网和电力外送通道,以及港口、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二是重点推进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超常规建设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前瞻部署算力基础设施,高标准布局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抓好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数据网。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支持东北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大科学装置。三是重点支持东北健全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加大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力度,争取将东北沿边铁路、跨境铁路以及边境地区公路、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纳入国家相关专项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口岸服务体系。

(二)支持东北边境公路改造升级建设

东北边境地区公路里程3.8万公里,约占东北1/5,其中高速公路1600公里,一些重点路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水毁严重,长期制约着东北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建议:一是要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有利平战结合为导向,按照统筹布局、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支持东北边境地区公路改造建设,加大国家预算内投资力度,对沿边地区公路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全面提升沿边公路建设的档次、能级和水平。二是强化G331等具有重要国防意义的公路建设,有序规划建设沿边路网,形成闭合交通环路。加快推进G10、G1111、G12、G4513、G9111等国家高速公路东北地区剩余路段建设,改造一批沿边低等级公路,贯通战略战役通道,提升重点方向公路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保障能力。三是加快构建东北沿海沿边旅游廊道,建设功能完善、通达顺畅的公路旅游网络,实施集本线、鹤大线等干线公路与重点景区间连接线建设改造,依托331国道等沿途风景优美的干线公路,拓展完善通达、游憩、体验、运动、文化等复合功能,结合沿鸭绿江、浑江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汽车露营地,打造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和历史人文线,把东北沿边公路打造成为景观路、旅游路、战备路、富民路。

(三)支持东北加快建设沿边地区中心城市

东北沿边主要城市如:丹东、延吉、牡丹江、佳木斯、伊春、黑河等发展滞后,人口分布普遍稀疏。2020年,东北沿边地区人口密度为46人/平方公里,仅为东北地区人口密度的1/3。建议:一是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行动,补齐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短板,改善边境城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弱项。二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东北边境地区打造若干个50万到100万人口级别的城市,发挥其对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要重点培育三个经济增长极,辽宁东港、吉林珲春、黑龙江乌苏镇都毗邻边境线,可选择作为东北沿边经济带新的经济增长极加以重点培育,使中心城市成为有效辐射带动东北沿边地区发展的一颗颗“明珠”和有力保障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座座“堡垒”。

(四)支持东北对外口岸发展建设

东北三省有空港、水港、陆路、铁路口岸48个,但目前这些口岸的维修维护、升级改造、提标扩能、智慧化通关能力建设等所需经费均由地方政府承担,地方财政压力较大。例如:2022年,绥芬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亿元,其中口岸常态化运行所需经费预计支出5600万元/年,小财政养大口岸矛盾突出。且东北开放口岸大多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经多年使用,基础设施损耗破损严重,成为东北对外开放的制约瓶颈。为充分发挥口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建议国家每年从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东北边境口岸专业化监管仓库、智能通关、联检查验等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扩建,提高口岸便利化通关能力。

(五)支持东北在俄远东地区共建国际超前发展区

目前,俄政府已正式批准在远东地区设立18个国际超前发展区,这是东北深化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空间载体。随着中俄首座跨江铁路大桥—同江铁路桥正式通车,连接俄远东地区犹太州下列宁斯阔耶和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同江大通道全面形成,中俄同江跨江标准轨铁路也开通并通关运行,过货能力达2500万吨,使得俄犹太州刚刚获批的20平方公里国际超前发展区,成为东北与俄远东地区开放合作,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对象和前沿地带。

俄犹太州国际超前发展区,地处黑龙江同江口岸对岸,尤为值得关注的特点是中俄同江跨境大桥,采用的是中国国内标准铁轨,不需换轨即可直接进入俄境内,而同江铁路可与我国东北境内的长大铁路联通,直达辽宁营口港、大连港。可发挥东北海铁联运大通道物流优势,在营口港、大连港设立俄罗斯能源物流加工仓储中转国际物流中心,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家物流集散基地。以俄犹太州国际超前发展区为平台,共建合作园区,可带来千亿级贸易额、千亿元固投、百亿元税收。

建议:一是国家有关部委应积极支持东北依托同江跨境大桥与俄犹太州加强合作,支持在营口、大连互建海外仓,设立俄罗斯能源物流加工仓储中转国际物流中心,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家物流集散基地。二是责成国家发改委会同东北及俄方,成立专班小组,对远东犹太州及周边各州资源能源进行调研统计,加强双方合作联动,建立会商协调工作机制,务实推动共建国际超前发展区,将俄犹太州作为先行试点,给予开放的相关政策支持。三是尽快与俄远东地区就各州之间,尤其是与俄犹太州就共建国际超前发展区进行广泛交流,建立定期会商机制,争取早日达成共识,尽早签署开放合作框架战略协议。四是责成东北三省政府的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商务、工业信息、税务、海关等相关部门,尽快就互建海外仓、物流基地、加工园区、打通公路、铁路及海铁联运大通道等提出具体对策措施。

相关链接:

调研组组长

夏德仁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原主席

调研组成员

李晓安 全国政协原常委,辽宁省政协原副主席

武献华 全国政协原常委,辽宁省政协原副主席

张连波 辽宁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应中元 辽宁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乔 军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智库专家

辽宁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原主任

孟继民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智库专家

原辽宁省工信委巡视员、副主任

刘 威 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笪志刚 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

童友俊 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

政协大连市委员会第十二届委员、

第十三届、十四届委员、常委

刘海军 东北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主任

于 波 辽宁省政协办公厅正处级机要秘书

汪琳琳 辽宁省政协研究室智库工作处副处长

三级调研员

张 超 东北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庄天宇 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

陈佳琦 大连商品交易所博士后

执笔人 乔 军

(香港日报日本支局辽宁籍记者柴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