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报

清华长庚三大AI医疗成果亮相2025服贸会

2025-09-17 阅读(5049)

「导读」金秋,走进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2号馆,各大医院的医学创新成果令人目不暇接。

金秋,走进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2号馆,各大医院的医学创新成果令人目不暇接。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一线临床医生深度参与研发成果的一个集合,集中了34家医疗机构,50个展品的集中展示,所以您看到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线临床医生的深度参与。”在这里,记者看到了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三项前沿人工智能医疗成果重磅参展,展现出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实力与应用成效。

在展区的醒目位置,一位形象超级可爱的AI虚拟医生“融融”正在与观众互动。作为本次参展的核心产品之一,这是由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领衔研发的全息数字人“融融”与面向医生的“AI肝胆超级医生”系统,能够通过语音或触屏与现场观众交流,帮助大家体验肝胆疾病的智能科普、咨询和临床决策服务。原以为“融融”可能会谈更多有关西医的问题,没想到问了一个“肝火旺”是咋回事?“融融”回答说:这是一个中医话题,且娓娓道来相关的症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等,讲的清清楚楚。现场工作人员说:“这个作为全国首个肝胆专科智能决策系统,就像给医生配了一个专家级助手,它能够将顶尖专家的经验赋能给基层医生,让更多患者享受到精准诊疗服务。”该系统依托医疗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涵盖精准诊疗决策、全病程闭环管理、精准外科规划及智能交互体验等核心功能,标志着AI技术与临床医学的深度融合进入了新阶段。

“融融”在与观众交流互动 红岩摄影

展台另一侧,一台白色的一体化设备正在安静地运转:一袋袋住院病人的口服药通过传送带依次进入智能片剂核对机的识别区,仅仅 0.7秒,屏幕上跳出核对结果:“正常”,这就是清华长庚医院药学部自主研发的智能口服片剂核对机,可实现住院患者口服药品的自动识别与精准核对。

该设备通过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及多光谱补光技术,即使是重叠、反光的药片也能准确识别,大大突破传统人工核对瓶颈。在实际应用中,该设备能提升药品核对效率,降低药师工作负荷。“我们建立了全国产化的口服药品图像库,开发了独特的曲率分析算法。”研发人员现场演示时说:“误报率降低到0.03%,这意味着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了更大保障。”

(图一)清华长庚医院提供

由医院护理部肝胆监护病房护理组自主研发的引流液智能处理装置系统也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驻足。观众通过演示视频,可以看到浑浊的液体如何被自动计量、密闭收集,并通过全封闭管道输送至处理终端。这套适合ICU和隔离病房使用的系统,不仅减少了患者间的感染风险,还有效减少因液体飞溅而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更能为医生提供更精确的体液流失数据,帮助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这正是我们临床需要的设备,”现场一位前来参观的传染科医生表示:“既解决了感控难题,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图二)清华长庚医院提供

本次服贸会,清华长庚医院展示了在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中的领先成果与临床转化能力,为推动医疗服务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发展提供了“清华方案”与“长庚实践”。清晰地描绘了未来医疗更便捷、更精准、更人性化的美好前景,为科技赋能健康注入新活力,并致力于将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图文:红岩;推荐:世界大健康运动联盟主席郭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