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机械学会组织专家团队赴东营、滨州开展专项调研
2025-10-16 阅读(5079)
香港日报记者报道,10月14日,山东农业机械学会组织专家团队赴东营、滨州开展专项调研,学会秘书长李维华参加调研。

当日上午,李维华秘书长一行首先来到山东省东营市,对黄河口莲藕农机化转型进行专项调研。调研团队由来自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山东农业机械学会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东营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张兴波部长全程给予了支持。
调研期间,专家团队深入东营莲藕主产区开展田间实地考察,并与当地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重点围绕莲藕生产全环节,包括田间管理、采收及产后加工等过程中的机械化技术需求、装备适用性以及“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广泛征集了各方关于推动农机农艺融合、促进产业生态化转型和区域协同创新的建议。
本次调研,针对莲藕生产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技术建议,例如在种植前进行标准化池塘整理以利于机械作业,在采收环节探索应用空气射流等新型技术以应对淤泥环境、降低堵塞风险,并呼吁发展自动化分拣技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效率。

李维华秘书长表示,此次调研旨在建立“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实地走访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把脉东营莲藕产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瓶颈。通过本次调研,山东农业机械学会进一步掌握了黄河口莲藕产业机械化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精准开展技术攻关、优化装备推广模式、形成可复制的区域性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将对促进黄河流域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转型升级、服务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当日下午,李维华秘书长一行不辞辛苦又赶到山东省滨州市,对黄河流域特色作物农机化转型进行专项调研,并在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现场技术培训,在滨州农喜棉花合作社召开专题座谈会,还与当地三家主要合作社代表及棉农农机手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签订了《合作协议》。滨州市农业科学院、滨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共同参与了本次现场服务活动。
在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现场培训时,专家团队结合滨州棉花产业实际,为来自生产一线的20余名棉农、农机手提供了面对面的现场技术指导和培训。培训内容聚焦于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装备操作规范、农艺农机融合要点等,旨在提升从业者的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

现场培训结束后,与会专家和从业人员移步至滨州农喜棉花合作社进行座谈。滨州农喜棉花合作社、无棣景国农机合作社、滨州恒丰农机合作社的代表踊跃发言,反映了当前棉花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具体挑战。代表们指出,大型合作社采用机采模式相对成熟,但小农户因种植习惯和拥有小型机械等原因,推广机采模式阻力较大;适用于本地需求的打顶等环节的专用机械尚处于研发阶段;同时,棉花市场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为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各方意见,并就代表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与指导。专家们结合前期调研和行业趋势分析,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一是加强技术集成,推动农艺与农机深度融合,优化种植行距以适应机械化需求;二是将规模化经营视为提升效益的重要出路,鼓励合作经营;三是大力发展精准管理技术,作为未来降本增效的关键方向;四是综合提升植棉效益,探索多途径开发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增值空间。专家强调,需立足长远,提前布局研发适用机械,以应对未来劳动力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挑战。

李维华秘书长表示,此次滨州之行,通过“现场指导+座谈研讨”的形式,有效汇聚了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山东农业机械学会、滨州市农业科学院、滨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多方科技力量,为滨州棉花产业把脉问诊。活动不仅输送了先进技术,更精准收集了一线诉求,为后续凝练科研课题、优化推广模式、助力黄河流域(山东段)棉花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发布:香港日报北京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