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报

声乐教学应增强育人功能

2023-11-26 15:07:11 阅读(1128)

「导读」声乐教学应增强育人功能高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高校音乐教育所应肩负的时代使命,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实现专业教学与育人的同频共振,培育起大

声乐教学应增强育人功能

高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高校音乐教育所应肩负的时代使命,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实现专业教学与育人的同频共振,培育起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成长底蕴,锻造出具有“中国心”的新时代音乐教育事业新人。

声乐教学筑牢“中国心”成长底色

立德树人是课堂教学的宗旨,“课堂教学”是培育“中国心”的主阵地,通过声乐教学提升大学生对“中国心”的感悟,筑牢“中国心”底色。声乐教学需要对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内涵等进行充分理解。因此,歌唱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对声乐作品演唱能力训练的过程,更便于借助作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环节可以选择爱国主题《我爱你中国》、《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党和人民血肉相依主题《江山》、《绒花》;军民鱼水情主题《万泉河水清又纯》、《我为边防军写封信》;描绘大好河山主题《长江之歌》、《大江南》;爱国敬业主题《我为祖国献石油》、《孔繁森》;颂扬孝道主题《母亲》、《父亲》;精忠报国主题《木兰从军》、《满江红》等作品进行育人教育。

准确演绎作品,必须先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自己人物化、情景化,结合发声技巧逐字逐句进行有感情的演唱练习,并最终在舞台上进行声情并茂的展示。除常规课堂教学外,为拓宽声乐专业学生的艺术视野、借助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渗透、丰富舞台表演实践,我经常选择具有爱国主题的节目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以“吕剧现代戏《江姐》选场”为例,该节目在全国第六届大艺展活动中被国家教育部授予二等奖。该场戏选择江姐临行前和狱友们告别这一故事情节,表现了江姐对新中国的憧憬和慷慨赴死的悲壮决心。在排演这场戏时,每一位参演学生都要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内涵,表演时将自己人物化,尤其是主角要想象自己就是江姐,随着旋律响起,唱出“......黎明之前身死去,脸不变色心不跳。满天朝霞照着我,心中万杆红旗飘......”这几句歌词时,主角被革命志士为祖国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召,演唱时情感真挚,其他参演学生也积极投入到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之中,演出或者比赛现场经常是演员在台上表演,观众在台下眼含热泪,掌声雷动。经过这样的洗礼,极大触动了学生们的内心,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提升了他们的境界。

综合素养与育人共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音乐综合素养与育人教育同向而行,同频共振,才能培育一个完整大写的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音乐综合素养,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塑造,才能让大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完备人格的人,一个有艺术道德素养的人。

音乐综合素养需要综合业务能力共振提升。选择富含德育内容的艺术作品组织声乐专业学生开展如音乐会、专业竞赛等声乐教学实践,这些实践在展示并检验学生演唱技巧的同时,提升了学生舞台实践能力、大型活动组织协调能力、互助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在提高品格修养方面,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受益于日常课堂教学专业教师对歌词、旋律、节奏、呼吸、咬字、吐字、情绪、肢体动作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学生会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这种治学态度的养成也有助于学生达成敬业、诚信的个人价值标准。通过演唱声乐作品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进而升华人的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健全人格,最终达到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的完美统一。同时,拥有强大的心理和大方得体的肢体展示能力也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

通过音乐综合素养与育人教育同频共振,每位大学生对于所演唱作品的理解和把握,演唱的技巧和方法,情感的表达和展现以及对人格素养的整体构建和提升,都起到深刻的锻造和培养,也打上了“中国心”的烙印。

声乐教学塑造人的灵魂

真善美的声乐教学具有培养人、塑造人、提升人、引领人的作用。大学生音乐教育具有密切的人文社会属性,音乐作品在社会中的传播赋予了其社会价值,音乐的人文社会性使德育教育在声乐教育中不断提升才能塑造灵魂培育。

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丰富中华美德、民族精神以及时代风貌得以使声乐作品在更为广泛的大学生群体以及整个社会中传播和弘扬。例如,歌曲《绒花》可以让表演者和演出受众们一起重温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人性光辉和精神品格、歌曲《父亲》可以让观众们深切体会父慈子孝的传统精神内涵等。诸如此类的声乐作品演绎将德育内容以声乐表演为载体,走出课堂,取得更大的社会教育效应。

育人教育是助推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声乐艺术的社会性使其同时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经常练习并演唱富有正能量的声乐作品,潜移默化中,学生们便会把公益活动和奉献社会视为日常习惯:为有歌唱特长的人群送声乐知识、帮助他们排练节目、和孤寡老人共同欢度节庆日等,这些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声乐专业大学生们感受到专业知识的力量和服务社会的幸福,同时,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实现,有利于增强声乐德育内容的社会性传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德育素养。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中国心”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对每一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备品格,声乐教学与思政育人同频共振,就会塑造出大学生的成长底蕴,筑牢大学生的成长底色,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提升每一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出新时代具有“中国心”的青年学子。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路186号鲁东大学艺术学院 声乐专业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