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汉子 ——郭周礼印象
2023-11-26 15:07:00 阅读(2717)
关中汉子
————郭周礼印象
毕 靖 李健新 李春生
引子,气功大潮中的一个人物
据保守估计,中国目前练气功者达五千万。
中国古老而富于生命力的健身之道在20世纪80年代的再度兴起且经久不衰,没人能视而不见,也终有它的历史和社会缘由。
于是,在这一宏大而又历久的气功大潮中出现了不少人物,包括确有本事的气功师,众多的虔诚的参加者,热心的开拓者组织者,等等。
在古都西安,笔者遇上一位,他就是《气功与体育》杂志的主编郭周礼。
认识时间不长,印象却很深。这是一个典型的关中汉子,一米八的个子,沉默寡言,却是倔得厉害,认准一条道,撞了南墙都不回头。偏偏,他认了一条有争议的、需要开拓的道---气功---气功与体育的结合----体育气功。
一、缘由一本书
还是让我们从头讲起吧。郭周礼是陕西岐山县人,自幼念书用功,好强,只是体弱多病,长到一米七才100斤,血压低,神经衰弱、肠胃功能极差。1968年,郭周礼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回到家乡,偶然在一名知青手里借到著名气功家秦重三的著作《气功疗法与保健》。似乎郭周礼与气功有缘。虽然此书已缺头少尾,历经磨难,但他却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义无反顾的练了起来。那时,气功可是属“封建迷信”之列,弄不好要“揪出来”。郭周礼不管,深更半夜,找一片林子,按书的要求,站桩、呼吸、意念,从几分钟起,到一小时,一个半小时......奇怪,几个月后,身体状况大为改观,精神好了,睡觉香了,饭量大增,老吃不饱。几年后,郭周礼变了个样,成了壮实的小伙子,体育活动的爱好者。
一本书,改变了郭周礼的生活轨道路,他入了气功的“到”,再也出不来了。那本书他不舍得还人家,用别的书做了交换。其实,他也都背下来了。
二、倔的追求
1974年至1977年,郭周礼就读于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在田径教研室任教。
气功,他并没有忘。
1978年,郭周礼去北京体院参加全国体育教师进修班。在资料室,他发现了一篇介绍美国体育训练中的心理放松法的文章。“这不就是气功通过意念达到自我放松的办法吗?怎么成了外国货了?”
这篇文章触发了郭周礼长期积蓄的想法,他感到气功与体育似乎有种说不清的关系。
先干起来。郭周礼回到西安体院,与几位爱好气功的年轻教师和学生组织了一个气功研究组,深更半夜,来到学校后年一片松树林子,带他们练起功来。他们还出了一份油印小刊物《气功知识》,每期二三万字,刊出的文章,有他们自己攥写的心得体会,也有与当时在全国成立最早的北京气功研究会交换得来的资料、信息等。
在这段时间里,郭周礼开始把气功大胆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如让学生在课前先做一段靜功,然后再做专项准备活动,在课中,用气功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课后,用气功作为放松活动的一部分。他还和其他教师合作,设了对照组。结果证明,练气功的学生疲劳消除快,连续训练或比赛的能力强,运动成绩提高幅度大。
这些做法,在当时的确显得古怪,许多师生看着好笑,也有老师认为郭周礼这是不务正业。也难怪,体育本已成学科,自有体系和理论。冷不丁加进一个气功,人们是会有异议的。
然而,郭周礼却全然不顾这些,他的倔劲上来了。他不仅我行我素,而且还写了一个气功发展十年规划:第一步四年普及推广,第二步三年扩大应用范围,第三步三年气功与体育逐步结合,气功进入运动会为训练比赛服务。
1980年,西安体院党委书记看了《气功知识》和郭周礼的十年规划,作了批示,对师生们开展气功活动表示支持,气功刊物的经费由校方支持,发稿由学校打印,并可对外交流。
1982年国家体委一个检查团到西安体院检查教学,看到郭周礼的课,进行了座谈,对气功在教学中的作用表示了肯定,并希望逐步在全国体育学院进行推广。
气功在西安体院有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师生找到郭周礼他们,要求学练气功。
80年代初,全国性的气功热潮兴起了。
郭周礼也开始走向社会。
西安市的南郊是学院区,有不少大专院校。郭周礼名声在外,不少院校请他去辅导,他的站桩功、太极十八式和与体育结合的动功,颇受欢迎。他每天清晨四时起身,自己先练功一小时,然后去体院教课,其它业余时间全部用来为外单位的气功学习班进行义务辅导,最多时到达五、六个班,一到晚上累得似散了架。以后,他实在招架不了,就让自己培养的骨干学员去辅导。
于是,他想到了,开展气功活动,完成自己的十年构想,光靠自己和几个人不行,要形成组织,要开展宣传。他开始为创办气功团体和气功杂志而努力。
郭周礼不过是体院的一个普通教室,除了自己什么也没有。但是,他有一个发展我国气功事业的强烈愿望,还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
他忙开了。一辆自行车,一个黄书包,伴了他好几年。
办杂志要得到有关领导的批准,要有经费。当时,陕西省对新增加编制控制极严,一般不批。郭周礼一次又一次找省有关领导,终于得到省领导和省科协的支持,有了杂志社的编制。经费没有,郭周礼便想向银行贷款。银行的同志一问,这位老郭既无单位担保,又无财产作保。况且那时的郭周礼年纪才三十不到,衣着简朴,虽然顶着杂志主编的头衔,又怎能让人信你、贷款给你呢?
但是,老郭是绝不灰心的,他一次一次去银行,说气功,说自己的愿望,硬把银行的同志感动了,破例贷款与他。以后,省里正式拨了款,他才还了银行贷款。这事也够冒险的了。
没有房子,老郭借了一间农民的小屋。稿件呢,到处去求人写,还跑到北京请人民体育出版社的一个老编辑帮忙,从他那里匀一些稿子过来,先在杂志上发表。就这么着,1095年5月,《气功与体育》创刊号终于出来了。
一开始,杂志发行困难重重,还是老郭和那帮学生、骨干一起,送杂志、打包、发送。车站的师傅惊奇地问:你们杂志的主编怎么还干发行送货?
初办杂志,大都要赔钱,杂志本身也需要宣传。还是郭周礼自己蹬着自行车,背着黄书包去送杂志。有时千里迢迢去外地,利用一些气功会议的机会去宣传杂志。于是,销路慢慢打开了。、为了成立省气功研究会,他又与一些志同道合者,骑了不少路,费了不少口舌,才批下来。
这段时间,郭周礼在自行车鞍座上度过的时间不知多少,别的不说,从1982年到1984年,骑坏了三辆。他的心血、他的功夫,可想而知。
三、秉性难移
《气功与体育》杂志走上正轨,不断介绍好的功法,发行量直线上升,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了。杂志社还不断举办学习班,请确有真才实学的气功师讲学传功,学者甚众,规模大的时候,一期就有六、七百名学员,为气功的普及做了好事。
此时,郭周礼仍在想着他那个十年规划,想着他的目标气功与体育的结合。
气功,在我国属于群众性活动,作为运动健身手段,也在群众体育之列,国家是不可能拨出资金为气功活动之用的。郭周礼毫不犹豫地把杂志社的资金投入了气功活动。来之于民,用之于民。
1985年到1990年,杂志社出资,承办了两届中国体育气功学术讨论会和两届国际气功会议。
四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代表1400多名参加,在体育气功和气功的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不少有意义的成果。
在此期间,郭周礼多次与国家体委有关领导商讨,经当时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同志批准,于1986年6月创办了中国体育气功研究会。他还为国际气功科学联合会章程和机构的完善,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
老郭的所作所为,在气功界获得好评,他的秉性为人,也为大家所共识。他被选为中国体育气功研究会和国际气功科学联合会的秘书长,担负起具体的组织工作。
《气功与体育》杂志被定为国际气功科学联合会的会刊。
他倔强追求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对于老郭的为人和秉性,陕西日报的离退休老记着李辅卿做过一个概括:冷、愣、倔
---一个典型的关中汉子。
外表看,老郭确实冷得可以,双目深邃,鼻梁刀削,面容冷峻,衣着深色,说话干脆。老同志曾劝他,你对人要和善些,他说,“我笑不出来么。”其实,老郭心里一团火,有人称之为热水瓶,外冷内热。对同事,该关心的他一点也不马虎;对妻子的身体他十分体贴;对长辈更是出名的孝子,一次他母亲生病了,他在床前一守就是一天一夜,不吃不喝。
在工作作风方面,老郭确实愣得厉害。有人说。他是生产队长式的领导作风。他话不多,运筹决策全在心里。不管是杂志社的日常工作,还是组织一次大型的学术会议,他全打算好了,一开会就是分配任务,你干什么,他干什么.....事情必须干好,“谁干不好就别在这干了!”了解他的人,知道他的脾气,不了解的人,不免生出许多想法。因此,他也得罪了不少人。
在杂志社受聘的离休老编辑刘键对郭周礼的作风也深有体会,他说,老郭办事很干脆,什么事,一句话:“弄去。”几天能完成他心里有底,会提前催你。在他那干活谁也不用想偷懒。他作风楞,但人很正派,有胸怀,因此我们很愿意和他合作。杂志社人心也很齐,办事效率很高。
老郭对事业的追求、那个倔劲,与他接触过的人都有深刻印象。这些年他在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客观的、主观的、社会的、人际的,但他从不低头,一个劲往前冲。国家射击队总教练赵国瑞说:“在气功服务体育这项事业上,老郭有很大贡献,有远见,有创见,付出了心血。”杂志社的一位编辑说,一次老郭带体育气功服务队去外地参加运动会,他母亲煤气中毒并摔成重伤,必须做开颅手术,我们连去了12封加急电报,他硬是没回来。直到工作完了才急急赶回。他对事业的执着,真是没得可说的了。
生活简朴,也是郭周礼的秉性之一,辛辛苦苦十几年,他对自己似乎并不关心,也没有谋求什么东西。到如今他还没有正式的住房,而是与杂志社在一起,是租借的,屋子里,一些粗粗的家俱,木板床。杂志社一位工作人员说,老郭夏天就是一件灰衬衫,以后洗成了白衬衫。一位气功师说,你们主编好几年前来我这里就穿这身褂子,多少年了,还是它。
这些年,老郭的事业搞开了,常和专家学者打交道,也出过国,住过高级饭店,见过大世面,但回到家,还是老样子,那秉性,冷、楞、倔。
四、树起体育气功服务队的大旗
气功如何与体育比赛结合,如何为高水平运动队服务,一直是郭周礼我为之奋斗的目标。
1986年,郭周礼在向李梦华同志汇报工作时讲到,愿意自费组织一个气功服务队,参加第六届全运会的工作,为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出力,作为气功与体育比赛结合的首次尝试。李梦华同志表示支持。
1987年11月,郭周礼带领中国体育气功服务队到达广州,此时,离全运会开幕还有三天。这个对是由《气功与体育》杂志社、中国体育气功研究会、国家体委成都运动创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
但是,由于六运会组委会对此事不甚了解,并未作出安排,服务队进入六运会似乎已无可能。时间紧迫,郭周礼的倔劲又上来了。他从不容忍自己的退却。他马上找到大会秘书长,广东省体委主任魏振兰,说明了来意,力陈气功服务队的重要,并说明此时已经李梦华同志批准。魏振兰很绝突然,表示要等李梦华同志来后商定。当晚,六运会组委会举行宴会。李梦华同志一到,未说其他事,先找魏振兰商议,希望立即安排气功服务队进入六运会。
这样,服务队才首次在大型运动会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体育气功服务队的旗帜终于首次进入全国大赛的赛场,高高飘扬。
气功服务队在国家体委三司司长梅振耀的大力支持下来到了国家游泳队,在教练的大力配合下,赛前,气功师为运动员治疗伤病,稳定情绪;赛中,为他们调整心理;赛后,为他们消除疲劳。服务队渐渐取得了运动员的信任,终于在气功和训练、比赛结合中作出了成功的尝试。
此后,郭周礼先后带服务队参加第三届亚洲游泳锦标赛和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游泳、水球、射击等项目的运动员中进行服务。先后给运动员调理治疗500余人次,取得良好效果,深受运动员、教练员的欢迎。
至此,郭周礼的十年规划可说已经实现。
有志者事竟成,倔强追求必有所得。
五、得道多助
郭周礼的成功离不开人们的多方的支持,很多人为他的事业做出了牺牲,因为他的事业是有益于人民健康,有助于体育发展的,是正道。得道者多助。
陕西省委一位领导同志说,“郭周礼事业心强,坚韧不拔,精神可贵。”他又说:“我与郭周礼既非同乡,又非同学,既非亲戚,又非至友,但是我在工作上支持他,因为他干的是一项有益于人民的事业。”“省里考虑到气功事业在弘扬祖国文化、加强对海外的交流方面的作用,把《气功与体育》杂志社归属省委统战部,这就使老郭他们开展国际性的活动更加方便。”
《气功与体育》杂志社的同志们为气功事业做出了奉献。这六、七年来,杂志发行量直线上升,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资金几乎全部投入了各种气功活动的组织工作中去了。而杂志社的全体同志却一直在相当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到目前为止,有12名工作人员的杂志社还在租借的房子里办公,工作人员的福利也考虑较少。杂志社聘请的几名离休老干部,担负的工作很多,拿的报酬却比别的报刊要少。
对此,老郭自己也深感内疚,他说,这几年同志们的确很辛苦,杂志出了三十多期,文字稿就有两百多万字,还搞了那么多的活动,大家没有什么怨言,很了不起。不过,办杂志是为气功事业,用杂志社的资金来开展活动,也是为了气功事业,这两项事业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杂志要是没有这些活动来提高知名度,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今后,除了继续支持气功事业之外,也要想法改善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老郭的爱人郝慧玲对他的为人当然是最清楚了。他们俩1980年经人介绍相识,小郝看老郭人本分,心好,开始很高兴。后来相处长了,发现他在体贴人、爱人方面实在很笨,这也难怪,他是实在没时间顾上这些。结婚后,老郭一心在气功事业上,家里全交给小郝,从不陪爱人和女儿上个街,游个公园什么的。小郝也有自己的工作,很想上业大深造,但哪有时间。有时他真生老郭的气,就说:“你就该一辈子打光棍!”不过,现在小郝想通了:老郭对事业的倔劲,你用九条牛也拉不回来,算了,我做牺牲吧。她放弃了工作,一心在家教育孩子,料理家务。
六、让气功走向世界
想大的、干大的,让气功更多地服务于人类,是郭周礼一贯的指导思想。
这些年,《气功与体育》杂志在西安开展了许多气功培训和咨询活动,除了大批国内爱好者前来以外,常有海外人士和台、港、澳同胞来学练功法或求医治病,人们满怀希望而来,满心欢喜而归,有的人甚至年年来西安,于是,气功事业成了一个对外联络的窗口。
老郭决定,要在气功的国际交流上做一番努力,让中华民族这一文化遗产传扬海外。
1987年,他带一班人在深圳承办首届国际气功会议,1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了学术研讨和气功表演。
1989年9月,在西安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气功会议,郭周礼是大会秘书长。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这次会议的举行,说明这个局势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老郭为了开好会议,没日没夜地干,一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连年轻人也顶不住了,他却照样精力充沛。直到大会圆满结束,他有功夫补个觉,一睡就是一天一夜。这样的工作方式,也许只有气功修炼有素的人方能胜任。这次会议,中国一批高水平气功师做了功法示范,令与会者大开眼界,扩大了中国气功的国际影响。同时,从提交会议的600多篇论文中,竞选了200余篇,编成了35万字的论文集,用中、英文出版发行,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令气功界瞩目。
1989年12月,老郭组织了以海军医院副院长冯理达为名誉团长的气功考察团赴苏联,进行了为期10天的气功学术交流。访问期间,考察团举行了多次大型报告和演示会,在苏联掀起了一股中国气功热。
同时,老郭与苏联最大的出版机构——进步出版社商定了出版《气功与体育》杂志俄文版的事宜。最近,第一期俄文版已交付出版,不久可与苏联读者见面,另外,《气功与体育》的日文版、英文版也在筹办中。
今年,郭周礼开始筹备明年举办第三届国际气功会议,地点已定在日本关西地区。最近,由国际气功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左林为团长的赴日考察团,访问了日本。郭周礼随团赴日,就本次会议的筹备工作与日本有关人士进行了商讨。
作为国际气功科学联合会的秘书长,郭周礼的工作博得了各国气功界人士的好评。他被美国、日本、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气功组织聘为顾问或名誉理事长。
尾声,又一个十年规划
与郭周礼接触,他很少讲自己过去做过的事,只是想着以后。谈起未来,老郭的兴奋劲就来了:
要在海军总医院,由冯理达副院长住持搞气功研究中心;
要在武汉体院,搞中华体育气功进修大学,培养经国家教委批准的我国第一代气功本科生;
要在深圳,搞国际气功交流中心,等等。
哦!郭周礼的又一个十年规划!
在郭周礼的脑子里除了气功还是气功,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别的事情。
他希望气功与体育的结合有更广阔的前景,得到国家更多的扶持。;
他期望健身气功能像广播体操那样,得到体育部门的提倡和推广;
他期望气功能更好地为高水平运动队服务成为一个有效地训练和康复手段:
他期望气功——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有朝一日也能登上国际大舞台,成为一个正式的运动项目。
郭周礼的确很倔。对事业的追求很倔的人,总是越多越好。